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降本增效已成为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标。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企业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避免陷入短期利益的陷阱。
裁员并非降本增效的最佳选择
许多企业在提及降本增效时,往往首先想到裁员降薪。从短期来看,裁员确实能够降低人工成本,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觑。裁员会损害企业的社会形象,使外界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产生质疑,进而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若关键岗位或核心业务部门的人员被裁撤,可能导致业务流程中断、核心技术流失、客户资源散失等严重后果,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巨大冲击。因此,企业应将重点放在提升产出上,提高人员效率,即提升单位人员的产出贡献,而非单纯削减投入。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1、人才错配的表现及影响:人才错配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表现形式包括员工技能、经验与岗位需求不匹配,以及员工配置与企业战略定位和意图不相符。这会导致员工无法发挥自身优势,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降低组织人力效能。

2、确定战略性岗位的方法:战略性岗位对企业的价值创造和战略执行具有关键作用。企业应明确价值主张,界定战略能力,如制造业需具备客户需求洞察、新产品研发和供应链整合能力等,互联网平台公司需具备用户体验优化、数据分析和技术创新能力等。通过分析关键业务流程,识别出对战略执行起关键作用的岗位,同时考虑岗位的战略影响力、绩效变动性、顶级人才影响和稀缺性等因素。
3、提高人岗匹配度的措施:企业应将战略性 A 类人才安排到 A 类战略性岗位上,为 A 类客户提供服务,创造 A 类价值。对于员工评定,应将职位和员工分为 ABC 三个级别,对战略性岗位上的员工制定调整策略,如将 A 类岗位上的 C 级员工调离,发展 A 类职位上的 B 级员工等。不同行业和企业的战略岗位有所差异,例如沃尔玛和好事多因价值主张和战略能力不同,战略岗位也不尽相同。
让员工对工作充满热情和干劲
1、激励员工的挑战与变化:在现代社会,传统的激励手段如 “大棒”(饥饿与恐惧)和单纯的薪酬激励已逐渐失效。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期望和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加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受到尊重和认可。
2、管理者的激励措施
- 以身作则:管理者应关注世界动态,提升自身能力,为员工树立榜样。尊重员工人格:尊重员工意见,关注其成长,平衡工作与生活。明确工作目标:向员工阐明工作目标及价值意义,减少迷茫感,增强责任感。发挥员工优势:根据员工特长安排工作,使其在擅长领域取得成功,形成正反馈循环。给予鼓励肯定:通过言语或升职加薪等方式肯定员工工作,让其明确自身优点,增强信心。共享利益:在降本增效过程中,与员工分享节省下来的薪酬等利益,激发员工积极性。让员工为自己工作:分享事业愿景,赋予自主权,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成长和经济回报。
3、企业保持团队士气的方法
- 选拔优秀管理者:选择品行端正、管理能力强的人担任团队管理者,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培养直线管理者:将人才管理理念和方法传递给直线管理者,提高团队管理水平。管理团队氛围破坏者:制止消极行为,采取惩罚措施,确保团队氛围积极向上。
为员工完成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1、工作分析的重要性:管理者要使员工工作富有成效,需先对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明确事业方向、目标、路径和工作组织逻辑,做好工作分析。否则,员工可能会在繁琐的流程和事务中消磨热情。

2、管理者的关键问题
- 明确产品及生产流程:确定所需生产的产品及生产程序、流程和操作步骤。优化工作操作顺序:组织工作操作,使流程简便、顺畅、经济高效。区分常规与例外操作:明确常规操作规范标准和例外情况处理方式。确定所需资源和人员:明确流程所需资源、知识、信息、技能及相应员工类型。
3、推动员工达成高绩效的措施
- 设定高绩效标准:激发员工斗志,使其在挑战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提供信息支持:确保员工掌握工作标准、信息和完成情况反馈,实现自我控制。进行工作检查:定期检查重要工作,以改进和解决问题为目的,促进工作优化。带领员工达成目标:在员工遇到困难时,管理者应提供指导、协调资源、示范打样,帮助员工完成目标并总结经验。
企业在追求降本增效的过程中,应避免盲目裁员,而是着眼于提升人员效率。通过精准的人才配置、有效的员工激励和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管理者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适应时代变化,引领企业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