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栏目 > 电子期刊 >
第3002期【精益生产咨询】从 “换脑筋” 到 “增实力”,企 发布时间:2025-11-23        浏览:

从 “换脑筋” 到 “增实力”,企业如何借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


 

 

在当今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它犹如一台强大的引擎,推动着经济从传统模式向创新驱动的新型模式转变。

 

一、换脑筋:思想革新,引领变革之先

 

 

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征程中,首当其冲的是思想的转变。如同邓小平同志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时所强调的 “换脑筋”,企业必须摆脱陈旧思维的桎梏。在这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阶段,若依然因循守旧,必然会陷入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泥沼,被时代的巨轮无情抛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企业要大力解放思想,积极更新观念。这意味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紧密关注市场动态、政策走向以及科技前沿的变化。例如,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零售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认识到线上销售模式的潜力,依然局限于实体店铺的经营,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只有勇于打破思维定式,企业才能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道路上找准方向,踏上创新发展的康庄大道。

 

二、睁大眼:洞察全局,精准把握机遇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企业要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全面洞察大势。眼睛向上,需深刻领会国家政策方针,明确产业发展的宏观导向,确保企业战略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保持一致;眼睛向下,要深入了解市场的细微需求和潜在变化,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为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提供有力依据;眼睛向外,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分析其优势与劣势,从而在竞争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眼睛向内,客观审视自身的资源禀赋、核心竞争力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提升。

 

比如,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向上关注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政策,争取政策支持和补贴;向下调研消费者对续航里程、车辆安全性和智能化配置的需求;向外研究传统燃油汽车企业的转型策略和新兴电动汽车企业的竞争优势;向内评估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生产制造工艺和供应链管理水平。通过全方位的洞察,企业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精准捕捉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迈开腿:深入基层,夯实决策根基

 

 

企业领导不能仅仅依赖办公室的汇报和电脑数据,而应积极投身于一线调研。深入基层,多走多看多问多听多思多想,是获取真实信息、掌握实际情况的关键途径。在与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密切接触中,企业领导能够倾听来自不同层面的声音,吸纳多元化的意见和建议,从而确保决策部署建立在坚实的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

 

以一家制造业企业为例,在研发新产品时,领导深入生产车间,与一线工人交流,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技术瓶颈;走访供应商,探讨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问题;与客户面对面沟通,获取产品使用反馈和改进需求。这种亲力亲为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决策失误,减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弯路,确保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稳步前行。

 

四、张开口:积极沟通,凝聚发展合力

 

 

企业要高度重视舆论的力量,积极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一方面,企业内部要加强信息共享和思想交流,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团队协作与创新。另一方面,对外要主动宣传企业的理念、产品和服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赢得社会各界的信任与支持。

 

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这一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中,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此时,积极的沟通交流尤为重要。通过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企业能够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支持、技术资源和资金保障,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共同攻克难关,实现创新发展的目标。

 

五、抓得住:敏锐捕捉,高效利用机遇

 

 

机遇总是稍纵即逝,企业必须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果断的心。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及时发现并牢牢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市场监测机制,培养专业的市场分析团队,能够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机遇信号。

 

例如,随着 5G 技术的普及,一些敏锐的科技企业迅速布局 5G 相关产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 5G 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等产品,抢占市场先机,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而那些反应迟缓的企业,则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因此,企业务必将抓好、用好机遇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放得开: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摒弃 “闭门造车” 的思维,坚持开放搞活的原则。拆除内部壁垒,打破自我封闭的格局,积极融入产业链的大生态中。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同行企业以及跨行业企业的广泛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中,开放合作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技术、资金、人才和市场渠道。例如,传统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科技企业合作,开展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中小企业借助产业集群的优势,与大型企业协同发展,共享产业配套资源和市场机会。只有放得开,企业才能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获得发展空间,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七、会用人:汇聚人才,激发团队潜能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广纳科技人才,还要充分挖掘和发挥各类人才的潜力。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体系,注重人才的培养、激励和晋升机制,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企业领导要有识才之眼、爱才之心、用才之胆和容才之量。正如 “荷花虽好,也要有绿叶扶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协作与支持。要善于发现员工的闪光点,将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协同性,形成强大的人才体系优势和综合竞争力,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八、善治理:精细管理,打造高效企业

 

 

企业治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需要精心策划、精细执行和精准把控。将企业视为一个精密的系统,将全体员工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凝聚员工的向心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企业要善于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将其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机遇。优化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保持高效、稳定的运行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九、常反思:总结经验,持续提升自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企业要养成定期反思的习惯,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回顾发展历程,分析决策的得失,从中探索和把握企业发展的规律,找出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

 

通过反思,企业能够不断优化战略规划、调整经营策略、改进管理方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同时,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学习借鉴同行业优秀企业的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浪潮中勇立潮头。

 

十、要低调:居安思危,稳健前行发展

 

 

企业在取得成绩时,切不可骄傲自满、盲目自大。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尤其是民营企业家,要深知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在发展过程中,要如履薄冰,低调处事,低调为人。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今天的成功并不代表永远的成功。持续关注市场变化和行业趋势,提前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确保企业在稳健的轨道上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十一、多学习:知识赋能,推动转型升级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企业要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学习是企业进步的阶梯,不仅要学习政治理论,把握国家政策导向,还要深入学习经济、科技、管理等专业知识,特别是要掌握哲学思维和唯物辩证法,提升企业的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

 

通过持续学习,企业能够不断更新理念、开拓思路,引领和推动自身的转型升级。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和行业交流活动,与专家学者、同行企业互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创新模式,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智慧。

 

十二、增实力:科技驱动,筑牢竞争根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力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毛主席曾指出,没有实力就没有地位。企业要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支撑。企业要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进程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贡献重要力量。

 

总之,企业创新发展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只有全面践行上述十二口诀,不断创新变革,才能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