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HLEAN学堂 > 现场管理 >
这份资料对人机料法环做了最全面的分析,值得学习 发布时间:2023-04-07        浏览:

人、机、料、法、环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五个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的简称。

 

人,指制造产品的人员;

机,指制造产品所用的设备;

料,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

法,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方法;

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处的环境。

 

人机料法环是指:人员、机器、原料、方法、环境。现场管理中,有五个方面是需要现场的班组长注意的,也是工业制造企业管理中所讲的五要素。

 

 

人、机、料、法、环它们构成了工厂的“五大要素论”,但在这五大要素论中,人是处于中心位置和驾驶地位的,就像行驶的汽车一样,汽车的四只轮子是“机”、“料”、“法”、“环”四个要素,驾驶员个“人”的要素才是主要的,没有了驾驶员这辆车也就只能原地不动成为废物了。一个工厂如果机器、物料、加工产品的方法也好,并且周围环境也适合生产,但这个工厂没有员工的话,那他还是没法进行生产。

 

人是生产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围绕这“人”的因素,各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人本原理

 

“质量管理,以人为本,只有不断提高人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活动或过程质量、产品质量、组织质量、体系质量及其组合的实体质量”这就是人本原理。

 

只有良好素质、专业技能过硬的员工去操作机器,按合理的比例对原材料进行配置,按规定的程序去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公司才能良性的发展。

 

公司各级人员及其应具备的素质

 

领导层:

  1. 最主要的是长远的发展眼光,能正确制定发展的战略方针(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2. 具备领导能力(带领团队向着一个共同的任务目标不断努力以至达到这个目标的过程);

  3. 沟通能力,从善如留(与下属的交流);

  4. 决策能力。

 

中间管理层:

  1. 最主要的是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处于中间阶层,上下沟通协调);

  2. 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很好的指导工作;

  3. 执行能力(很好的传达最高领导层的战略方针,并能够组织人员、设备、物料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生产);

  4. 组织能力。

 

基层管理层:

  1. 最主要的是专业技术能力要强,能带领员工进行实际操作。

  2. 沟通能力(很好的深入到员工中去,了解员工的工作、生活心理,及时帮助员工解决一些问题,并能向上级汇报)

 

员工:

  1. 要有团队意识

  2. 实际操作能力要强 

  3. 了解与工作相关的基本知识

 

总的说来:公司全员要有团队意识、质量意识、学习意识,把顾客满意摆在工作的首位。

 

公司人员的优化配置

 

要做到公司人员的优化配置,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岗位分析:

  • 工作是什么

  • 工作内容、任务职责

  • 岗位名称、级别 

  • 岗位需要的工作条件与其他岗位的关系

  • 岗位在企业组织结构的位置

 

谁适合这个工作:

  • 学历和专业要求

  • 基本能力

  • 年龄和性别

  • 必须接受的培训和培训时间

 

谁最适合这个工作:

  • 怎样的经历可以优先

  • 那些专业可以优先

  • 怎样的资格(如某些职称、证书等)可以优先

 

目的:做到人岗匹配,发挥每人的长处

 

人员培训的目的

 

新员工上岗培训的目的:

  • 使新员工熟悉工作场所,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晋升加薪的标准,清楚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发展目标,以利于新员工适应新的环境。

  • 使新员工明确工作职责,适应新的职业及作业程序。

  • 促使新员工转变角色。

 

绩效评估考核

 

绩效评估也称业绩或业绩评价等,是指对评估者完成岗位(或某项)工作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

 

它的作用:绩效评估被用来作为有关员工工作条件,包括晋升、解雇和薪酬决策等的基础。可以改善员工的绩效,加强工作技能,指导员工努力工作。

 

薪酬与激励

 

薪酬与激励对人员影响是很大的,对留住人才、挖掘人才起到很大的作用。薪酬最主要的是做到一个公平性(内部公平、外部公平)。其次,激励性、竞争性、司法性、经济性。激励的种类很多,要依职位、人员的不同设有不同的激励方法。

 

 
 

人的分析

1:技能问题

2:制度是否影响人的工作?

3:是选人的问题吗?

4:是培训不够吗?

5:是技能不对口吗?

6:是人员对公司心猿意马?

7:有责任人吗?

8:人会操作机器吗?人适应环境吗?人明白方法吗?人认识料吗?

 

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一个企业在发展,除了人的素质有所提高,企业外部形象在提升;公司内部的设备也在更新,为什么呢?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

 

如:锯料,改变过去的手锯为现在的机器锯,效率提升了几十倍。原来速度慢、人的体力还接受很大考验;现在,人也轻松,效率也提高了。所以说,工业化生产,设备是提升生产效率的一个有力途径。 

 

机器设备的使用、点检、保养

 

机器设备的管理分三个方面,即使用、点检、保养使用即根据机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要求来培养操作者,使其能够正确操作使用设备进行生产,这是设备管理最基础的内容。

 

点检指使用前后根据一定标准对设备进行状态及性能的确认,及早发现设备异常,防止设备非预期的使用,这是设备管理的关键。

 

保养指根据设备特性,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检修、清洁、上油等,防止设备劣化,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是设备管理的重要部分。

 

发生不良时的处理方法

 

在日常点检或使用中如发现不良,点检者应记录不良内容,并立即向上司报告。

 

设备的目视管理

 

设备的管理除了建立系统的点检保养制度外,还应对存入现场进行规划、标识,目视管理的设备管理是以能够正确地、高效率地实施清扫、点检、加油、紧固等日常保养工作为目的。

 

 
 

机的分析

1. 选型对吗?

2. 有保养问题吗?

3. 给机器的配套对应吗?

4. 使用机器的人对吗?机器的操作方法对吗?机器放的环境适应吗?

 

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产品用料。现在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分工细化,一般都有几种几十种配件或部件是几个部门同时运作。当某一部件未完成时,整个产品都不能组装,造成装配工序停工待料。不论你在那一个部门,你工作的结果都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生产运作。当然,你不能只顾自己部门的生产而忽略其后工序或其他相关工序的运作;因为企业的运作是否良好是整体能否平衡运作的结果。

 

如何做好物料管理

 

库存管理:

  • 物料的包装

  • 物料的搬运

  • 物料的识别

  • 物料的保管——仓库管理

  • 物料的领取使用

 

物料的设计变更:

 

设计变更指由于设计、生产、品质使用等因素对产品发生规格、型号、物料、颜色、功能等的变更。

 

物料不良的处理:

 

不良严重程度的区分,发生不良时,要根据重要程度划分缺点等级。

 

不良品处理:

  • 不良相关信息的收集、保存。

  • 不合格品的区分。

  • 不合格品的处理。 

  • 不良品的再次确认、纠正处理。

 

所以你在生产管理的工作里面,必须密切注意前工序送来的半成品,仓库的配件,自己工序生产的半成品或成品的进度情况。一个好的管理者,是一个能纵观全局的人;能够为大家着想的人。 

 

物料的目视管理:

 

日常工作中,需要对消耗品、物料、在制品、完成品等各种各样的物料进行管理。“什么物料、在哪里、有多少”及“必要的时候、必要的物料、无论何时都能快速地取出放入”成为物料管理的目标。目视管理能有效防止许多“人的失误”的产生,从而减少品质问题发生。

 

 
 

料的分析

1. 是真货吗?

2. 型号对吗?

3. 有保质期吗?

4. 入厂检验了吗?

5. 用的符合规范吗?

6. 料适应环境吗?料与机器配合的了吗?料和其它料会不会互相影响?

 

法,顾名思义,法则。指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章制度。它包括:工艺指导书,标准工序指引,生产图纸,生产计划表,产品作业标准,检验标准,各种操作规程等。他们在这里的作用是能及时准确地反映产品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严格按照规程作业,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一个条件。

 

方法的目的性

 

  • 合理进行生产;

  • 使人的相处和谐;

  • 准确了解各种数量信息、生产系统状态,通过调整达到目标;

  • 提高利用率、人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方法的具体体现

 

为车间工作任务进行有效排序

 

作业排序:在有多种不同工件、一台设备的情况下,每种都有各自加工时间和交货期,就要安排加工顺序,决定哪个作业首先开始工作的活动。

 

基本原则:优先调度。充分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 满足顾客或下一道工序作业的交货日期;

  • 使流程时间,即作业在工序过程中耗费的时间最短;

  • 使在制品库存最小;

  • 使设备和工人的闲置时间最短。

 

进行作业安排,即按作业计划安排进行工作任务的分配。

 

计划确定——安排(人力、机器、物资供应等)——根据作业顺序和加工任务开具传票(加工单、检验单、出库单等)——指示人员作业内容

 

安排步骤:

  • 在作业计划规定的作业开始前,检查各种准备工作是否完成,能否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 根据车间生产能力,核实现有的负荷及加工余力,按作业计划分配操作人员具体职责,并发出开始作业指令。

 

机械使用方法

 

不同的机器设备都有各自的使用方法,要求工作人员能熟悉其性能,很好的掌握和使用其操作方法。

 

收集、记录与传递生产信息

 

一般以投入/产出控制报告、各种状态和例外报告(预期和延期报告、废品报告、返工报告等)形式表现出来。通过了解各种信息和实际实行情况,知道其偏差幅度,进行随时调整。

 

评价生产过程

 

通过个人观察、分析统计报告、分析生产记录等方式对生产过程和生产成果进行有效评估。

 

调整

 

根据结果的具体实施情况,对生产计划和生产过程作适当调整,例如添加、减少或变更加工工序,生产温度的变更等。

 

生产进度计划

 

定义:生产进度控制是生产控制的最主要内容,它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始终,从生产技术准备到产品进入库房的所有生产活动都与进度控制有关。

 

生产进度控制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已经制定出的作业计划,检查各种零部件的投入和产出时间、产出数量以及产品和生产过程配套性,保证生产过程平衡的进行,保证产品能准时装配出厂。

 

 

目的:准时产出。就是要求在需要的时间,按照需要的品种,生产出所需要数量的产品,各种零部件的产出必须按照计划进行,如果零部件产出延迟,就会影响到整个产品的组装工作,反之,如果零部件提前完成,会造成在制品过多积压,引起生产费用上升。

 

基本内容:

 

投入进度控制:即对产品或零部件的投入如期、数量以及原材料、毛坯、零部件提前期的掌握。投入进度控制是预先性控制,投入不及时或投入数量不足,必然会造成生产过程中无法平衡进行,产品无法按照制定的期限交货,甚至造成生产中断;如果投入物料过多,生产中的在制品形成积压造成生产中的浪费。

 

工序进度控制:即在实现投入之后,要进行的具体的生产制造过程。其内容就是对产品或零部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序加工的控制。

 

产出进度控制:经过生产的每一道工序,生产出的产品也要进行控制,产出进度控制就是对产品的出产日期、出产数量的限制,其中也包括产出零部件和产品的均衡和配套的控制。实现产出是整个生产进度控制的根本目的。

 

 
 

法的分析

1. 是按法做的吗?

2. 看的明白吗? 

3. 写的明白吗

4. 法适合吗

5. 有法吗

6. 方法是给对应的人吗?方法在这个环境下行吗?

 

指环境。对于某些产品(电脑、高科技产品)对环境的要求很高,环境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比如:音响的调试时,周围环境要求应当很静。食品行业对环境也有专门的规定,否则,产品的卫生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等

 

工作场所环境:指各种产品、原材料的摆放,工具、设备的布置和个人5S。

 

对危险品控制:一是化学物品的堆放,诸如酒精、天那水之类。二是生产过程中产品对六种化学物质的控制(铅、汞、镉、六价络、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

 

生产环境:指具体生产过程中针对生产条件对温度、湿度、无尘度等要求的控制。

 

 
 

环的分析

1. 在时间轴上环境变了吗?

2. 光线、温度、湿度、海拔、污染度考虑了吗?

3. 环境是安全的吗?

4. 环境是人为的吗?小环境与大环境能并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