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降本增效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国有企业降本增效的核心要点,包括对其本质的正确理解、成本管控的具体方法以及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策略,为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进程中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指导。
降本增效的本质与误区
降本增效是企业精细管理、精益运营的关键手段,而非应对困境的阶段性措施。国有企业在推进降本增效过程中存在认识误区:一是将降本增效等同于降低人力成本,忽视了成本管控涵盖研供产销各环节及各类费用支出;二是认为降本增效仅为降低成本,忽略了提高效益和效率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实际上,降本增效需解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效率三个问题,国有企业应围绕价值创造能力,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精细管理、精益运营、成本管控能力,推动结构与体制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成本管控:组织与人力成本的优化
人力成本一直是国有企业成本管控的重难点,但降本增效还需关注组织成本。组织成本包括组织架构带来的显性人力成本和不合理组织设置引发的隐性管理成本。国有企业可通过经营目标和行业对标两个维度联动,明确组织与人力成本控制标准。推动组织模式转型,如优化公司治理体系,科学设计治理机构与规则;推进事业部制改革,明确事业部定位,激发业务活力;科学设置内设部门,推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合理控制管理幅度;实施组织流程再造,推行授权制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实现清单化和标准化管理,从而降低组织人力资源的显性与隐性成本。
增效策略:提升效率与效益的路径
增效是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关键价值点,虽复杂但与各业务环节密切相关且离不开人力资源支撑。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效益效率:
1、人岗匹配:建立科学规范的岗位管理体系,明确任职资格、胜任力模型等,通过测评、评估和考核建立动态人岗匹配机制,推动内部人才流动市场建立。
2、人才梯队建设:明确人力资源规划,定期人才盘点并分类管理,实施人才继任、储备、招募和退出计划,优化人才结构,提升素质,打造核心竞争力。

3、市场化选人用人: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对现有人员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管理,全员劳动合同管理,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构建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
4、有效激励:破除 “高水平大锅饭”,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与企业效益和个人表现挂钩,实现 “收入能增能减”,并向关键岗位和基层一线倾斜,创新激励方式,探索中长期激励。
5、人才发展:建立人才培养与开发体系,基于职业生涯规划,以岗位实践为核心,优化成长路径和队伍结构,提升综合素质。
6、人才竞争:内部建立人才竞争机制,推行竞聘上岗和市场化流动,建立公平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明确不胜任人员的处理渠道。
国有企业降本增效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工程,需要全面深入理解其内涵,准确把握降本与增效的关系,从组织成本和人力成本管控入手,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策略提升效率和效益,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