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降本增效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许多企业在降本增效的实践过程中,往往陷入了误区,采取了一系列看似有效实则无效甚至有害的假动作,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引发了诸多问题。本文将深入剖析降本增效中的假动作,并详细阐述真正有效的降本增效策略及机制。
降本增效中的假动作
1. 简单粗暴的减法思维
部分企业将降本增效片面理解为单纯的削减成本,采取诸如延长加班、随手关灯、双面打印、裁员等手段,而缺乏对成本结构的深入分析。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不仅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成本问题,反而可能导致业务流程不畅、员工士气低落、服务质量下降等负面影响,最终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
2. 只注重降本而忽视增效
一些企业在降本增效过程中,过于强调降低成本,却忽略了增效的重要性。只着眼于内部成本的削减,而忽视了通过创新、优化业务流程、拓展市场等方式来提升效率和增加收入。这种做法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成本的降低,但从长期来看,由于缺乏增长动力,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将受到严重制约。
3. 盲目停止投入
有些企业在实施降本增效时,对投资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完全停止对外投资,导致错失战略性新机会,客户关系因缺乏维护而逐渐冷淡。这种短视行为虽然在当下节省了资金,但却牺牲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实际上是将今天的成本转化为明天更高的成本。
4. 部门各自为政的摊派式降本
部分企业通过给各部门设定降本目标,将降本责任简单摊派下去,各部门在 KPI 的压力下各自为战,甚至不惜将成本转嫁给其他部门。这种方式缺乏整体规划和协同效应,容易导致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无法实现企业整体的降本增效目标。

5. 运动式降本增效
一些企业喜欢搞运动式的降本增效,活动期间大张旗鼓,但缺乏持续性和长效机制。运动过后,一切又恢复原状,无法将降本增效融入到日常经营活动中,难以取得实质性的长期效果。
降本增效的真动作
1. 从减法到加减乘除
以比优特超市为例,其 CEO 孟繁通过精准分析客户需求,对员工上班流程进行优化,实现了人力成本的显著降低。这表明降本增效不应仅仅局限于减法,而应基于客户价值,灵活运用加减乘除策略。在战略和客户界面的投入上,要遵循 “再省不能省战略,再穷不能穷客户” 的原则,确保关键领域的投入,同时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技术应用,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和效益的倍增。
2. 增降并举,以增效促降本
造车新势力中的理想汽车通过扩大销售规模,实现了成本的自然下降。这充分说明,增效是降本的关键驱动力,企业应将重点放在提升效率和增加收入上,通过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拓展市场等手段,实现规模效应,从而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盈利能力。
3. 统合综效,优化流程与激励机制
华为基站安装成本的优化案例展示了统合综效的重要性。通过将相关人员组成团队,拉通流程,并制定整体考核指标与激励机制,实现了各环节的紧密配合,有效降低了成本。这表明降本增效需要深入业务流程,打破部门壁垒,建立协同合作的机制,同时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 持续改进,固化降本增效为组织习惯
华为通过一系列长效机制,如面向机会的经营管理、责任中心和薪酬包机制,将降本增效融入到组织的日常运营中,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企业应构建稳定的经营管理体系,以机会为导向,明确各责任中心的定位和职责,建立有效的内部市场化交易机制,并将薪酬与绩效挂钩,形成持续推动降本增效的动力源泉。
建设增效降本的真机制
1. 增量导向的经营机制
华为的经营机制以外部机会为核心,从 BLM 战略制定到经营计划实施,始终围绕机会进行系统思考和资源调配。通过动态预测机会、紧密跟踪机会,确保企业能够及时抓住外部增量,实现经营目标。这种机制要求企业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快速响应能力,不断优化业务策略和行动方案,以适应市场变化。
2. 责任中心机制
华为将各类单元划分为不同类型的责任中心,按照内部市场化原则进行运作。通过建立内部交易机制,明确各单元的收支关系,促使其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这种机制不仅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还激发了各单元降本增效的内在动力,实现了企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3. 薪酬包机制
华为将员工薪酬与组织价值创造紧密挂钩,形成薪酬包机制。该机制通过将薪酬与各级责任中心的经营指标相关联,实现了员工利益与企业效益的高度一致。员工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积极推动组织的降本增效工作,形成了强大的激励效应和团队凝聚力。
降本增效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但企业必须摒弃假动作,采取真正有效的策略和机制。通过构建以客户价值为导向、以增效为核心、以协同为支撑、以机制为保障的降本增效体系,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