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栏目 > 电子期刊 >
第452期【精益咨询】标准工时做好了,会提高多少效率? 发布时间:2015-10-07        浏览:
解读

精益咨询导读:评价某员工的作业效率时,既不能“以快制慢”(以最快的一个作为标准),也不能“以慢拖快”(以最慢的一个作为标准)。只有先确定标准工时后,才能进行评价,否则评价就没有。

 

标准工时概念是什么?

是在标准工作环境下,进行一道加工工序所需的人工时间,标准工时包含了标准作业工时和准备工时两个部分。

从某种意义讲,只要能确保作业品质,作业工时越短越好。但是,每一个人的作业能力不尽相同,老员工就要快些;而新员工则要慢些,到底哪一个作业工时才是标准的呢?

评价某员工的作业效率时,既不能“以快制慢”(以最快的一个作为标准),也不能“以慢拖快”(以最慢的一个作为标准)。只有先确定标准工时后,才能进行评价,否则评价就没有依据。

例:部品事业部空压顺德工厂于2013年底导入标准工时管理,并针对工厂内布局调整和工程技改等带来的产线生产能力发生变化,实时更新维护标准工时数据库,利用标准工时展开每日生产目标分析和效率管理,通过推广、普及、深化标准工时的应用,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在空压顺德工厂,标准工时的生产和运用会经过这样一段流程:梳理产品生产流程→运用秒表法/ISE系统数据测量、分析、整理各工序标准时间→将标准时间录入HCM/MES系统→生产计划职能运用于计划排产/效率达成分析→PDCA循环改善提升

标准工时怎么有效运用呢?

1计算产品成本所需。

 

产品的成本主要是由材料费及加工费构成的,而要确定加工费就得知道标准工时是多少?如某企业之加工费公式如下:

加工费 =人均分钟雇用费(0.1RMB/分钟)×加权系数(1.5)×标准工时

设某产品标准作业工时为19分钟,那么其加工费=0.1×1.5×19=2.85RMB

 

2设定生产能力、编定生产计划所需。

 

设某产品的标准工时为19分钟,A生产线共有35名作业人员,每天工作480分钟,每月工作22天,那么其日产能力、月产能力如下(只考虑人员因素,设备等因素不予考虑)

日产能力 = 总作业工时÷标准工时 = 480×35÷19 = 884台/日

月产能力 = 日产能力×运作天数 = 884×22 = 19448台/月

 

3评价作业效率所需。

 

 

不论是人员作业,还是依靠设备进行作业,有了标准工时之后,就可知道作业效率如何。设某产品的标准工时为19分钟,A生产线35名作业人员在某日工作8小时,共生产了912台,则其作业效率如下(只考虑人员因素,不考虑设备因素):

作业效率 = 标准工时÷实际工时×100% = 19÷18.42×100% = 103%

 

4选定最佳作业方法所需。

 

假设有二套以上作业方法可供选择时,选择判定要素之一就是标准工时如何?标准工时直接决定着产品成本高低或交货期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