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工厂管理者,工厂管理的难点有哪些?
那一定会提到一线班组管理,一定会提到人员管理。
绝大部分企业来讲,也都是这样的情况,甚至一线人员管理成了目前的最大痛点,不敢说,更不敢骂,生怕工人辞职不干,似乎还要“求”着工人干活,这是何其怪哉?
WHAT-什么是班组管理?
顾名思义,包含两方面涵义。
班组:即工厂管理的最小单元,可以是按早中夜开班区分的小组成员,也可以是按区域工序划分的团队伙伴。
管理:即这个最小团队一定需要管理,不能是一个团伙、一盘散沙。管理就需要有组织、策划、沟通、执行、激励等内容(这也是PDCA)。

WHY-为什么要做好班组管理?
班组管理主要有这么三个作用。
1. 强化执行力
“执行力就是生产力”。对于工厂管理而言,所有的策划最终都要落地到一线执行,比如研发的产品要求需要一线加工执行;比如质量的检验标准需要操作者严格执行;还比如工艺要求、设备保养、生产计划等等都需要一线有效落地执行。没有执行,前面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都是浪费。所以,对班组管理而言,强化执行力一定是首当其冲的内容和作用。
2. 提高凝聚力
“凝聚力就是战斗力”。我经常给企业讲,生产一线就好像部队的前线,冲在最前线的部队战斗力如何,也就决定了我们能否打胜仗、长期打胜仗。而战斗力如何而来,关键就是团队的凝聚力,大家能否向着一个方向使力,能否向着一个堡垒冲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一个赢一个,也才可能节节胜利。对生产而言,我们的紧急订单交货、设备应急维修、质量异常处理、新品快速调试等都需要很强的团队作战能力,没有凝聚力如何实现?
3. 培养改善氛围
“每个人都是自己领域的专家”。精益管理的八大浪费里面有一个浪费就是“员工智慧的浪费”,这其实就是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员工的改善价值,要知道,一线工人对自己操作的内容是非常熟悉的,也很清楚存在哪些风险和操作不便,并且他们的动手能力都很强,如果我们能把他们的改善意愿和能力培养起来,一线人员都能参与改善,这个效果是不是比我们几个管理人员和工程师来得更快、更好?

HOW-如何做好班组管理?
就班组管理而言,要考虑的方面确实很多,我以为这三个点最为关键。
1. 利益分配要均衡
如果你带过团队,相信你一定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因为公司薪酬制度的不完善,新员工比老员工工资还高;因为产品单价的不合理,大家都想做好做的产品,难做的产品都避而远之;因为缺乏技能补贴和工龄工资,导致有技术和有经验的老员工纷纷离职....不一而足,这些都是利益分配不均衡导致。所以,对于班组管理而言,我们首先要做到利益分配要尽量均衡,毕竟大家上班的首要目的还是为了Money,你分配好了,大家才信服你,才可能有后面的顺畅执行。
2. 标准化是基础和前提
如果班组管理难,也管不好,他们的现场标准化一定没做好。这是我的经验之谈,事实上也符合精益的逻辑。因为没有标准作业,现场各人各样,操作顺序和手法差别很大,如何保证质量和效率?因为没有工艺的标准化,员工过程该如何控制都不清楚,更不清晰,如何谈过程稳定可控?因为没有质量检验的标准,员工都是靠眼睛看看、靠经验判断,如何确保不接受、不制造、不流出不良?标准化一定是班组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否则就是每天空话连篇、泛泛而谈、重复救火而已。
3. 奖惩制度要完整
其实这不只是班组管理,所有的团队管理都要如此。奖惩制度就是要打破大锅饭、激励先进、鞭策后退。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缺乏生气、没有改善、死水一潭,都是奖惩制度没有,或者不完善,或者没有用起来。我经常讲,奖惩不一定要很大金额,但一定要体现差距和不同,对于现阶段大家的生活水平而言,面子可能比金钱重要,就看你如何去体现。好的奖惩能带动千军万马奋勇前进,不好的奖惩可能让万马千军偃旗息鼓。
班组管理,虽然是工厂管理的最小细胞,但它会直接动摇上层建筑。
现场管理者必备的”六大技能”
l1.发现问题的能力
l2.解决问题的能力
l3.培养团队的能力
l4.动手改善的能力
l5.沟通协调的能力
l6.异常处理的能力
以上这些公司都具备了吗?